讲好宪法故事 弘扬宪法精神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7-12-05 17:00:49    杭州日报记者 俞连明

江南冬日,细雨之中的葛岭,松柏青翠。尽管近日天气有些寒冷,但北山街84号大院内,参观者依然络绎不绝。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又叫“五四宪法”,这部立国安邦的大法的起草地,就在这个大院30号楼内。去年12月4日,第三个国家宪法日,这里成为“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开馆近一年来,陈列馆接待观众超过12万人次。

陈列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省级党史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等,近日,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一个创下很多“第一”的陈列馆

作为中国第一个以宪法为主题的陈列馆,在去年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设立陈列馆的重要意义,并对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陈列馆创下了很多的第一。”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大元说,尤其是习总书记230多个字的重要指示,每个字都含有深刻的内涵,充分证明了陈列馆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沿小路拾阶而上,推开依山而建的陈列馆大门,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入口处和主题陈列第六单元作永久展示。

走进陈列馆影视厅,循环播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记》电视文献纪录片,也专门将新闻联播播出的总书记重要指示在片头播放。

翻开陈列馆宣传册,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被印在醒目位置,目前已发放给观众3万余份。

……

陈列馆开放以来,在浙江,在杭州,到陈列馆参观学习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教育的“必修课”。省市两级专门印发文件,要求组织各级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到陈列馆参观学习,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陈列馆内,一面宪法宣誓墙特别引人注目。在这里,已经迎来了多批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截至目前,已有90多批次、1700多人次在此进行过宪法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频频在陈列馆上空回响,对国家、对人民作出庄严承诺!

就在不久前,杭州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宣誓场景、陈列馆的开放场景,先后在央视《将改革进行到底》和《法治中国》政论专题片中播出。“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宪法宣誓墙照片,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并在第一展厅醒目位置展出。

一个可听可看可讲的“宪法故事”

走进30号楼这栋青灰色的小楼,60多年前的场景,史称“西湖稿”的“五四宪法”初稿从构想到成稿的77个日夜,以各种实物、照片等形式,穿越时光呈现在眼前。观众的脚步就会不自觉地放慢一些,驻足细细观看。

宪法故事是一个国家最重要、最有力的故事,讲好宪法故事就是讲好法治故事。“五四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陈列馆系统收集和抢救了“五四宪法”史料及相关实物,收集了大量现行宪法文献资料,让制宪修宪的光荣历史从档案中走出来,成为可听、可看、可讲的生动活泼的中国宪法故事。

如今的陈列馆有两个馆区:北山街馆区,就在84号大院30号楼,这里是毛泽东主席当年起草宪法的地方。栖霞岭馆区位于栖霞岭54号。

北山街756平方米的两栋小楼分为序厅、复原陈列和主题陈列三大展区,全面展现 “五四宪法”的诞生经过和深远影响。

栖霞岭的面积更大些,这里展出的《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主题展览,回答了什么是宪法、宪法规定了什么、宪法如何实施等问题。陈列馆还与杭州图书馆合作,在栖霞岭馆区设置了图书馆,拥有1万余册宪法法律类书籍,便于观众查阅。

陈列馆采取交流式讲解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讲解内容,做到因人施讲。

“没白跑这一趟。不来还真不知道宪法在杭州起草的,学到了很多知识。”杭州的张阿姨参观后感慨地说。观众邵文良在留言本上写道:“这个陈列馆太及时了。陈列馆资料详尽,历史说服力强,教育作用深远。不管老、中、青年都值得到这里接受宪法教育。”

陈列馆还是展示与传播中国法治形象的良好窗口。陈列馆已经迎来了世界五大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观众。一位德国游客在留言中说:“直到今天我才了解到我经常来的这座城市竟然是中国历史如此重要的一部分,我甚至能够看到当年的历史场景,了解到毛泽东当年起草宪法的灵感来源。这是一次意外的收获。”

一次宪法精神的薪火相传

60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踏入宪法起草故地,背后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神,处处显现。

陈列馆生动地展现了党领导人民制定“五四宪法”的真实历程和光辉业绩。在“五四宪法”制定过程中,全国有1.5亿余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学习讨论,提出了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这在世界制宪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深入挖掘和宣传好‘五四宪法’留存下来的精神财富,挖掘其所蕴含的法治精神和法治价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负责人说,这也是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宝贵资源。

在浙江的6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集体视察陈列馆后说,陈列馆的建成开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越往后,其成效、价值越能显现。

实体化运作的陈列馆,有物可看、有史可听、有事可记,成了生动的课堂,观众在这里学到了知识、接受了教育,还将更多宣传中国宪法、学习宣传法治的种子带到了全国各地。

陈列馆是学习宪法的教育基地。西安交通大学十多名大学生在网上看到消息后,利用暑假来进行红色寻访,他们在留言中表示:“领略到了先辈们付出的艰辛。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要弘扬宪法精神,做共和国宪法的坚定维护者。”杭州学军小学的刘佳樱同学在参观陈列馆后,把杭州与五四宪法的故事搬上了演讲台,最后荣获第二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决赛全国一等奖。

陈列馆成了普法志愿者的培训基地。2017年3月以来,陈列馆成立的普法志愿者服务队招募各类志愿者154人,已提供了3500多小时的普法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除了开展讲解服务外,还根据自身特长开展专项调查研究、拍摄视频短片,进一步扩大宣传面。

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对陈列馆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讲好中国宪法故事,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