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TA就两岁了!
2018-12-03 20:07:23    杭州人大发布


杭州,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起草地。因为“五四宪法”,杭州在中国宪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获得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


2016年12月3日,“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开馆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对陈列馆作出重要指示。两年来,陈列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努力为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作出贡献。


今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到陈列馆参观,要求各级人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宪法精神、全面实施宪法的要求,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担负起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的职责。11月,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将第一次集体外出学习选择在杭州,到陈列馆来追本溯源。


两年来,陈列馆充分发挥独特作用,已成为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展示社会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窗口。截至目前,“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已接待观众超过36万人次。


让文物“活起来”

生动展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实施宪法的光荣历史


“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毛泽东当年来杭途中所说的话,如今被镌刻在陈列馆北山街馆区的序厅墙上,一幅关于宪法的历史画卷从这里徐徐展开。

两年来,陈列馆充分用好6000多件实物、图片、文献等历史资料,让当年制定宪法的光荣历史从档案中走出来,成为可听、可看、可讲的中国宪法故事。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陈列馆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实施宪法的真实历程和光辉业绩,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形象。


今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时,陈列馆宪法宣誓墙上的誓词同步进行了修改。新载入宪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第一时间在展陈中作了相应的修改完善。宪法修正案通过,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市民群众学习宣传宪法的热情。“在宪法修正案颁布实施后,陈列馆日均观众量从6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比之前上升了约50%,其中有大量的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负责人说。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对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四个自信’意义重大。”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主任、教授朱晓明认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截至目前,共有4000多家单位组织的党员干部超12万人到陈列馆参观学习。


讲好宪法故事

让宪法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宪法故事是一个国家最重要、最有力的故事,讲好宪法故事就是讲好法治故事。自陈列馆建成开放以来,中国宪法故事就有了固定的讲述场所,成为传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光荣传统的重要平台。两年来,陈列馆扣住时代的脉搏,把普法工作与历史结合起来,给宪法和法治教育以历史感和现实感,积极回应社会公众的关切。

在陈列馆的栖霞岭馆区,讲述着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以现行宪法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重点回答了什么是宪法、宪法规定了什么、宪法如何实施等问题。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的学生陈馥宇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刚入法学专业,其实对法学没有太多的研究,对宪法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根本大法和总章程上。通过这次陈列馆之旅,了解了更多宪法制定和实施背后的故事,对宪法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陈列馆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一批又一批的大中小学生来这里回顾历史、感悟真谛。




陈列馆积极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让宪法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宪法修正案专题展览图板,采取巡回展览方式,让宪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截至目前,展览已走进360余家单位,吸引了16万多名干部职工和市民群众观看。

此外,陈列馆还成立了260多人的宪法普法志愿者服务队,机关干部、律师、医生、学生、保洁员等各界人员都踊跃参加。2017年4月,林雪霞成为了志愿者服务队中的一员。作为会计师的林雪霞,虽然平常工作忙碌,但每个月至少抽2到3天去北山街馆区做志愿讲解员。林雪霞说,“做普法志愿服务非常有意义,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也把宪法知识传递给了更多的人,让大家共同地信仰宪法、学习宪法、维护宪法。”截至目前,志愿者累计已为观众提供咨询和讲解服务近10000小时,学习宪法、宣传宪法热潮涌动、蔚然成风。

打造展示窗口


向世界展示法治中国的精彩篇章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两年来,陈列馆成为了展示法治中国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为了加深观众对宪法精神的领悟,努力实现宪法精神的薪火相传,陈列馆专门搭建了宪法宣誓和法治宣讲两个平台。

陈列馆前,宪法宣誓墙巍然屹立。“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截至目前,已经有360多批次、9600多名国家工作人员在这里进行宪法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频频回响于此。

从去年12月开始,陈列馆在栖霞岭馆区开设了“法治大讲堂”,定期举办法治讲座,采取专家授课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讲学互动,弘扬宪法精神。3月23日,全国两会结束后的第三天,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跃敏在陈列馆“法治大讲堂”开设专题讲座,主讲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和宪法修正案。截至目前,“法治大讲堂”已开设专题讲座19场,现场听课人数超过2100人。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翻开一本本留言册,薪火相传的宪法精神凝缩成笔尖下的动人文字。“旅途中看到如此有意义的陈列馆,扩大了知识面、了解了法治中国,内心有说不出的震撼。”“这里让我知道了许多关于宪法的知识。愿祖国越来越强大。加油,我的国!厉害了,我的国!”

陈列馆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文化,开馆以来,迎来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参观者。一名在复旦大学就读国际政治学博士的挪威观众在参观后激动地说:“到了这里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现行的宪法是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制定的,这个馆太好了,让我学到了很多新内容。”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65年前那个由冬到春的季节,一部大法与杭州结下深厚渊源。今天,西子湖畔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已然成为展示法治建设的重要窗口。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编辑:孙炼栋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