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整版介绍陈列馆工作
2019-08-22 20:21:31    每日商报

红色历史的“记录者”

 走进“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每日商报8月19日讯(记者 严斐 实习生 王澜 摄影 张帆 通讯员 夏文玲)

东起保俶路,西至曙光路,南临西湖,北靠宝石山、葛岭、栖霞岭。“一步一风景,一景一传说”,北山街历史街区记录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错落有致的建筑、沉稳大气的门院让这条街区充满了历史的积淀,“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北山街馆区)就安静地坐落在这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草案初稿就在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里起草诞生了,成为了中国宪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因为有了这段艰辛而又珍贵的历史,杭州有幸记录下宪法的起草、祖国的成长,成为红色历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记录者”。

历史回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就在这里度过了不平凡的77个日日夜夜,起草了宪法草案初稿,经过了不断地意见征集、修改完善后,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全票同意的结果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红色呈现

沿着西湖畔的荷花池一直寻觅到北山街84号大院,院外古树参天,洒下一片片绿荫。大门正对着的是一座精致小巧的凉亭,沿着凉亭边右边的道路一直上行,便来到了30号楼。它主要由一幢平房和一幢二层楼房两部分组成,建筑面积共756平方米。

踏上石梯,走进“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序厅的全貌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正前方毛泽东主席伟岸的雕塑,左右两侧国家领导人关于宪法论述的浮雕墙。生动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宪法观。

序厅左侧就是“复原陈列”部分,由外到内依次是:会议室、会客室、办公室、值班室和休息室。

一走进会议室就能看见一张绿色桌布覆盖着的会议桌,桌上整齐陈列着白瓷“政权杯”,毛泽东和相关宪法起草人员就在这里举行了一次次会议,讨论宪法草案的相关内容。会客室紧临着会议室,淡雅整洁的沙发给人一种沉稳谦逊的气度,这里曾经接待了许多重要的外宾。

继续向里走,来到毛泽东的办公室,这里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当时的布置:方桌上一摞摞的世界各地宪法文献,书架上厚厚的线装书,办公桌上一盏小小的台灯、笔案上的毛笔、红色的老式电话机……我们似乎能遥想到那77个夜以继日的艰辛,感受到从物件里散发出来的温暖。

木质大床、三门衣柜、斗柜、小沙发几乎就是休息室的全部家具了,灯光照映下这里虽然布局简单但却透露着温暖的恬静。

沿着值班室我们来到了序厅的另一侧“主题陈列”展区。两层楼房空间把这一展区分为六个单元来详细介绍了五四宪法产生的历史:“制定五四宪法的历史背景”“毛泽东主持‘西湖稿’起草”“全国人民参与大讨论”“‘人民宪法’获得全票通过”“五四宪法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全面实施宪法”。展厅内陈列着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文献和实物资料如毛泽东关于宪法起草问题寄出的信件手稿,毛泽东使用过的浴衣、毯子等生活用品,宪法草案初稿意见汇辑,精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整个主题展区以历史阶段作为划分标准,以“五四宪法”起草和制定过程为主要线索,辅之以大量的历史资料还原了那段鲜为人知的辉煌历史,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伟大复兴的磅礴力。


负责人导言


魏凌俊,“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党支部书记,1983年至2011年舟山警备区服役,2011年至2019年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工作,2019年7月任“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党支部书记,负责全面工作。

杭州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地,建有我国第一家宪法纪念场馆。习近平总书记对陈列馆的重要指示精神为陈列馆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16年12月4日,位于北山街84号的北山街馆区对外开放,2017年12月4日栖霞岭馆区开放,设置了“宪法在我们身边”主题展览,今年暑假开始我们又在市民中心的青少年发展中心专门设立“青少年宪法教育主题展”,进一步拓展了完善了阵地建设。

开馆两年多来,陈列馆已经接待观众70余万人次,开展了百余场宣教活动,举行了一千余场宣誓活动。陈列馆先后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在宪法宣传教育工作中发挥了独特的阵地作用。

服务信息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展馆禁止入内),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每周一闭馆。

地址:

北山街馆区: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西湖山庄内)

栖霞岭馆区:杭州市西湖区栖霞岭54号

联系电话:0571-87996299

团队参观最好先预约并于参观当日携带介绍信出示给保安即可


来源:每日商报


分享按钮